邯郸立世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制订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2.专业代码:053200
二、 入学要求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范围 | 职业岗位 | 典型工作任务 |
产品维修 | 电子产品维修 |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 |
音视频设备维修 | ||
办公设备维修 | ||
电器产品维修 | 电动器具的维修 | |
电热器具的维修 | ||
计算机维修 | 计算机芯片级维修、 | |
显卡、网络产品主板维修 | ||
制冷设备维修 | 电冰箱的维修 | |
空调器维修 | ||
小型冷库维修 | ||
维修电工 | 工厂维修电工 | 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 |
照明线路、电力线路的安装与检修 | ||
电子产品 装配调试 | 电子产品生产、 质量管理 | 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试 |
电子电路图的识读与绘制 | ||
指导和管理电子产品现场工艺 | ||
电子产品设计文件的编制 | ||
质检工(包括 QA、QC、IQC、IPQC、 OQC、FQC 等) | ||
产品设计、开发 | 电子产品的电路设计开发 | PCB电路设计与分析 |
嵌入式底层软件开发 | ||
应用单片机编程开发电子应用系统 | ||
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 | ||
电子产品的采购与销售 | 电子产品营销员 | 电子元器件的采购和销售工作 |
电子产品的销售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面向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根据行业相关岗位(群)需求而设置, 适应从事电子产品的装配、检测、电子产品的维护、产品销售和质量管理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熟悉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焊接技术水平高、电子产品维修与保养、产品检验检测的专业实践技术能力,适应现代化电子制造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电子技术技能型人才。
六、 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并开设培养综合能力和拓宽知识面的一些讲座和竞赛。
(一)公共基础课程
占总学时的32. 8%,约1160学时。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必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
(1)思想政治(18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 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 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2)语文(200 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 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普通话和口语演讲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和日常说话演讲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运用语文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领条、收条、写通知和黑板报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 3 )历史(90 学时)
《历史》是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教材,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 布的教学大纲,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的精神编写而成。其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在于帮助初学者掌握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及现状,抓住历史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4)数学(144 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 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象、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外语(144 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熟练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铭牌标识英文说明,能看懂进口简单电子产品的英文电路图纸;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好专业打下英文基础。
(6) 信息技术(108 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电路设计和用计算机编程应用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计算机过级工作打下基础。
(7)体育与健康(144 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8)艺术(72 学时)
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以学生参与艺术学习赏析艺术作品、实践艺术活动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融合多种艺术门类和专业艺术特色的综合性课程,通过艺术作品赏析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 生了解或掌握不同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9) 物理(90 学时)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 化学(72 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数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使学生获得必条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和了解自然现象和物质变化规律、科学地理解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初步分析、解决与化学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中等职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1)其他(54 学时)
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学校开设的相关知识讲座、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拓展活动。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主要以此为载体, 使学生能够融入社会,感触生活,通过参与、体验与感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24.5%,约750学时。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约1000学时,占32%。拓展课程约占10.7%;原则上每学时按45分钟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必须保证学生修满规定学时。
(1)电工技术基础(185学时) 核心课程
讲授电工基本知识、线性直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电容器非正弦周期电路、三相电路和电动机。使学生掌握有关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三相和单相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2)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190学时) 核心课程
通过电工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养成规范化操作习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室内布线与照明电路,会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识别、检测常用低压电器,会拆装、保养、维护单相、三相电动机,会安装简单电力拖动电路,并能排除简单故障。
(3)电子技术基础(185学时) 核心课程
讲授电子器件的结构和主要参数、各类放大器、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器、恒流源、差分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晶闸管及应用;讲授脉冲数字信号的产生、变换、放大等电路、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 序逻辑电路。使学生掌握它们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4)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189 学时) 核心课程
进行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质量检测、有关基础电子电路的安装、制作、检测、调试等技能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性能、特性和主要参数,掌握基本检测方法,掌握基本电路安装、调试和检测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处理常见故障的能力。
(5)电气控制与PLC技术(150学时) 核心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获得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掌握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线路及分析方法。了解小型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编程指令和程序设计方法,具有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编程、调试、监控的能力,能阅读可编程控制器程序,设计一般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程序。
(6)电工仪表与测量(72 学时)
《电工仪表与测量》是电气维修专业的技术理论课教材。主要讲授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性;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简单校验、维护及保养知识;电量及电参数的正确测量;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为适应现代测量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工仪表与测量》适当增加了数字仪表 和电子仪器的内容。《电工仪表与测量》还为常用的电子、电工仪器仪表设置了七个实验,以便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些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7)洗衣机原理与维修 (145学时)
讲授洗衣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其检修方法。使学生掌握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8)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145 学时) 核心课程
讲授电冰箱、空调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微电脑、模糊技术在电冰箱、空调器中的应用及其检修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冰箱、空调器的组成、电路系统、制冷(热)系统和微电脑、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检修方法。
通过对电冰箱、空调器常见故障维修和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及相关专用工具设备的使用训练,使学生掌握制冷系统焊接、检漏、抽真空、清洗、灌氟等操作工艺;能排除电冰箱、空调器常见故障(含温控器的检修、电冰箱开背修理和分体式空调器的安装与调试);学会兆欧表、钳形表、真空泵、加液工具阀、检漏仪的正确使用。
(9) 电视机原理与维修(180 学时) 核心课程
讲授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着重讲解遥控彩色电视机、数码彩电和液晶彩电彩电的结构、电路组成及原理、性能参数、检修方法,了解数码彩电和液晶彩电的电路特点,使学生掌握整机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测试电视机关键点电压、波形的能力。
进行电视机组装,相关仪器的使用和遥控彩色电视机、数码彩电和液晶彩电彩电维修及按实样绘制部分电原理图等训练。使学生具有电视机组装调试能力和遥控彩色电视机、数码彩电和液晶彩电彩电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掌握扫频仪和双踪示波器、彩条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的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学会按实样绘制遥控彩色电视机部分电原理图。
七、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名称 | 学 时 | 考 核 方 式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总
计 | 文化课教学 | 专业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顶岗实习 | 考
试 | 考
查 | 1 | 2 | 3 | 4 | 5 | 6 |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
语文 | 200 | √ | 50 | 50 | 40 | 40 | 20 | ||||||
数学 | 144 | √ | 30 | 30 | 30 | 30 | 24 | ||||||
外语 | 144 | √ | 30 | 30 | 30 | 30 | 24 | ||||||
信息技术 | 108 | √ | 20 | 20 | 20 | 20 | 28 | ||||||
思想政治 | 180 | √ | 40 | 40 | 40 | 40 | 20 | ||||||
历史 | 90 | √ | 20 | 20 | 20 | 20 | 18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 | 30 | 30 | 30 | 30 | 24 | ||||||
艺术 | 72 | √ | 20 | 18 | 12 | 10 | 12 | ||||||
物理 | 90 | √ | 20 | 20 | 20 | 20 | 18 | ||||||
化学 | 72 | √ | 20 | 18 | 12 | 10 | 12 | ||||||
电工技术基础 | 185 | √ | 30 | 30 | 40 | 40 | 45 | ||||||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 190 | √ | 30 | 30 | 40 | 45 | 45 | ||||||
电子技术基础 | 185 | √ | 30 | 30 | 40 | 40 | 45 | ||||||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 189 | √ | 30 | 30 | 40 | 45 | 45 |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 150 | √ | 20 | 20 | 45 | 30 | 30 | ||||||
电工仪表与测量 | 72 | √ | 20 | 20 | 32 | ||||||||
洗衣机原理与维修 | 145 | √ | 40 | 45 | 20 | 30 | |||||||
电冰箱与空调器维修原理与实训 | 145 | √ | 30 | 30 | 30 | 25 | 20 | ||||||
电视机原理、实训 | 180 | √ | 30 | 30 | 40 | 40 | 40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熟悉教学规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二)教学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以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评价环节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强化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九、毕业要求
具有正式学籍、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并取得学校规定的相应证书,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法律观念,在校期间无重大违纪违规行为,按要求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准予毕业。
邯郸立世中等专业学校
2021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