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立世中等专业学校
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修订
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
2.专业代码:140300
二、 入学要求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选择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机构、艺术院团、机关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主持、播音、配音与解说、出镜记者及其它语言艺术类相关的岗位工作。
1.播音员
2.节目主持人
3.出境记者
4.编辑、主编
5.记者、电视摄像
6.后期制作人员、音乐编辑
7.频道总监
8.司仪等广播、电视领域,会务、婚庆及其它庆典行业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社会需求现状,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广播主持行业以及语言表达相关职业领域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语言艺术相关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一般主持播音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播播音与电视播音专门知识,具有广播员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教育、旅游、电信等单位从事语言艺术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还将培养适应传播语境和市场需求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形象代言、商业推广等公关活动现场主持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语言传播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业务规格
(1)熟练使用主持与播音的主要设备和器材;
(2)具有主播人员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品位;
(3)掌握新闻的法律法规,具有新闻工作的法律意识;
(4)掌握主播的基本知识、技能、方法和艺术;
(5)具备良好的主持、播音、配音及解说等语言表示和塑造能力;
(6)善于发现题材,具备新闻敏感、较高的艺术修养及创新素质;
(7)具备主持各类新闻题材的初步技能;
(8)有一定的新闻采访、写作基础以及节目策划的能力;
2、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较系统地掌握主持与播音的基础知识和艺术,播音语音发声、语言表示、新闻采访、节目策划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主持与播音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前景,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能力方面
具有较好的语音发音和语言表示能力;具备一定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社会活动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掌握主持与播音的技巧与艺术;具有一定的主播策划及播音文本创作能力;具有创新的形象思维能力。
(3)素质方面
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公关能力、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 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
学校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职业道德与法律: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毕业证书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
讲授代数、三角、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教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公共英语
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讲授语音、基本语法和词汇;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三千个基本词汇及一定数量的幼儿英语,有较好的外语语音语调基础,具有一定的双语教学能力。通过等级考试,达到英语等级一级水平以上。备注:使用校自编教材。
5、计算机应用基础
培养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初步能力,了解微机基本结构,掌握一种输入方法(拼音输入法或五笔输入法),熟练地使用office2007办公软件或wps office办公软件进行字表处理。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能够对计算机的一些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并达到湖南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大纲对从事本专业需要的要求。
6、体育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达到国家体育锻炼健康标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要求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礼仪
该课程主要以礼仪活动、礼仪规范、礼仪规律为研究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服务业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此,在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掌握服务礼仪的基本理论,又要达到规范要求,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突出可操作性。 培养学生礼仪意识的修养;陶冶学生尊敬他人的情感。
(二)专业基础课
1、新闻学概论
作为新闻学的基础理论课,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而新闻学的其他应用性课程,则揭示的是新闻传播的各个层面或者环节的具体规律。学好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熟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学好新闻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有效指导新闻实践的重要前提。
2、播音学概论
本课程从理论上概括地阐释了播音学科的独立性。播音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身发生、发展的轨迹,有人们认识她的渐进过程。《播音学概论》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而达到了科学的层面。
3、普通话语音学
本课程是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的主干课之一也,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为系统的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4、播音发声学
学习播音发声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播音发声的理论,懂得练习方法的根据,以利播音发声实践。本课程旨在通过正确的发生理论指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播音发声概念,通过大量的发声实践,基本掌握正确的播音发声要领,与之形成正确的播音发声动力定型。播音发声理论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宽泛如:语言学、汉语普通话语音,以及发声的物理、心理机制和生理活动诸方面。因此,研究播音发声对于未来的播音艺术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专业技能课
5、播音创作基础
本课程以有稿播音创作为主要内容,论述了播音语言特点,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稿件的准备,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和表达方法,以及播音表达规律等问题。
6、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本课程从信息全球化与口语研究的意义、广播电视即兴口语的特殊性及创作原则、即兴口语与播音员、主持人的修养、即兴口语表达对语言的基本要求、选题的意义和要求、即兴口语的准备、体态语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以大量的艺术实践,对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使学生在学好播音技巧的同时,又能较为准确的掌握即兴口语表达的要领,做到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
7、新闻采编
本课程系统讲授了新闻采访的特点以及所必备的知识、方法,阐述了新闻工作的要求、条件,阐述了新闻采访在实施和运作过程中的种种策略和应变手段。通过对媒体出现的连续报道、深度报道、批评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精确性报道等,进行精彩的讲评。是学生深刻认识到新闻采访对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动中的国际新闻传播,培养创新性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作用。
8、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紧密结合我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应用基本实践的技能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到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理论和制作技术以及熟悉音频编辑、电视摄像、录像、电视非线编辑及设备的操作技能和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
9、电视播音与主持
本课程主要讲述电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理论知识与技术技巧。其中包括: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电视播音的发展、电视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作用、 电视播音员的类型等。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述和电视播音的艺术实践,较为全面的的了解和掌握了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全部流程和播音与主持的技巧。
10、广播播音与主持
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重点主要是使学生基本做到对广播播音不同体裁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都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出来,较为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播音语言(新闻、通讯、评论、文艺、主持人艺术等)几种基本语言样式的规律和特点,具备较强的语言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播音与主持工作的实践要求。
七、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类别 | 课程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学年学期安排课程时数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总 计 | 文化课教学 | 专业理论教学 | 实践教学 | 1 | 2 | 3 | 4 | 5 | 6 |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20周 | |||||||
公共课 | 1 | 语文 | 80 | 80 | 20 | 20 | 20 | 20 | ||||
2 | 数学 | 80 | 80 | 20 | 20 | 20 | 20 | |||||
3 | 英语 | 80 | 80 | 20 | 20 | 20 | 20 | |||||
4 | 计算机应用 | 80 | 40 | 40 | 20 | 20 | 20 | 20 | ||||
5 | 体育 | 80 | 80 | 20 | 20 | 20 | 20 | |||||
6 | 德育 | 80 | 50 | 30 | 20 | 20 | 20 | 20 | ||||
7 | 职业指导与礼仪 | 80 | 40 | 40 | 20 | 20 | 20 | 20 | ||||
专业课 | 8 | 新闻学概论 | 144 | 144 | 32 | 32 | 32 | 32 | 16 | |||
9 | 播音学概论 | 144 | 144 | 32 | 32 | 32 | 32 | 16 | ||||
10 | 普通话语音学 | 144 | 100 | 44 | 32 | 32 | 32 | 32 | 30 | |||
11 | 播音发声学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
12 | 播音创作基础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
13 |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
14 | 新闻采编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
15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
16 | 电视播音与主持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
17 | 广播播音与主持 | 144 | 100 | 44 | 25 | 25 | 25 | 25 | 44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至少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应有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带头人。 专任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有良好的师德,关注学生发展,熟悉教学规律,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教学改革意识。(二)教学方法
本专业按照“厚基础、强主干、重实践”理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开设人文类、传播类基础课程;二是开设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等主干课程;三是开设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毕业生具有品德修养好、综合素质高、业务上手快等特点。
本专业注重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构建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播音主持专业水平,增强学生的媒体实践能力。
(三)教学评价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以学生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产业、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评价环节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因素的评价,强化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采用学分制、多层次、多元化的考评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
九、毕业要求
具有正式学籍、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并取得学校规定的相应证书,准予毕业。
(1)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所规定的学分;
(2)经过计算机一级考试;
(3)体育达到中职生合格标准;
(4)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等);
(5)按要求完成各项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训练,成绩合格;
(6)按要求完成各项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任务,成绩合格。
邯郸立世中等专业学校
2021年6月20日